文章出自: 责任编辑: 作者:垃圾房 访问量:0次 发表时间:2021-01-17 22:52:29
成都,凭什么?
垃圾分类的法规保障2020年10月9日,成都颁布《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和处理。
《条例》明确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以及生活垃圾投放、清扫、分类收集、转运和分类处理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要求,强化生活垃圾管理“减量和分类”要求,强调生活垃圾管理是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创新提出“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思路,并将垃圾处理生态补偿等也写入《条例》。小区生活垃圾投收运的“分类秘笈”
在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国际花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内,分类垃圾桶摆放整整齐齐。不同种类的垃圾清运时间不同,其中可回收物为10:00-11:00,其他垃圾为7:00-8:30和13:30-14:30,厨余垃圾为9:00-10:00和14:00-15:00,有害垃圾为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清运。
小区厨余垃圾收运实行“以桶换桶”。环卫工人将车厢里的空桶移到地面,再将装有垃圾的桶放到称重器上,称重、录入体统后转移到车上,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既提高了处理效率,又杜绝了“后混”。
以制度化为重要保障,凝聚分类工作合力,“成建制”工作模式有效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工作体系完善。截至目前,成都已形成肖家河街道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等示范标杆,评选出12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成都,积极探索形成好氧制肥、厌氧产沼、昆虫养殖、联合生物发酵、生化水解、家庭酵素生产、油水分离后焚烧等7种厨余垃圾处理方式,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提供路径选择。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厨余垃圾分布式处理示范点34个,厨余垃圾“集中规模化+分布小型化”处理模式基本形成。记者了解到,除了大力推进厨余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深化厨余垃圾“集中规模化+分布小型化”设施布局;成都还强化就地处理设施建设和社会处理单位一起管理的共治模式,让商业综合体、酒店、机关、居民小区都成为参与者。
高效处置园林绿色垃圾践行绿色、循环、低碳、集约发展理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园林绿化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成都从未停下过前进的脚步。
成都以系统化、产业化的思路综合施策,通过新技术对园林绿化垃圾进行资源化再利用,不仅节约了运输和处置费用,每年减少的排放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十分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补齐后端设施短板
9个焚烧发电厂同时运转大力实施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补短板行动,持续提升生活垃圾现代化处置能力,形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置链条。
去年底,成都万兴二期、邓双、简阳、宝林4座环保发电厂项目点火投运,全市环保发电厂增加至9座,焚烧处置能力达1.58万吨/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至此,按照成都生活垃圾处置的科学规划布局,成都已建成环保发电厂项目9座,满足了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需求,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标,为成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带来了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
19945684949
shwatchhouse@163.com
上海市金山区干林路 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