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自: 责任编辑: 作者:垃圾房 访问量:0次 发表时间:2021-06-09 22:09:53
虽然已经进入夏季,但清晨还比较凉快。早上5点多,霅溪村村民杨德春打开家门,把自家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一并拎到了门口。6点钟左右,垃圾分类指导员汪可起开着垃圾清运车,慢慢地停在了杨德春家门口,打开垃圾袋检查了一下,“分类没问题,运走了。”
这种上门收垃圾、现场开箱检查的垃圾清运模式,于2016年年初就已在霅溪村开展。5年左右的时间,让村民都习惯了这种模式,也从中感觉到了便利。“这个模式好,一是省事,再也不用出门倒垃圾了;二是准确,每天收垃圾时指导员会帮忙指导分类。”村民潘金兰对这种垃圾收集模式赞不绝口。慢慢地,垃圾分类成为村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了。走进村民丁爱锋的家,打开厨房内的垃圾桶,里面是沥干水的蛋壳和菜叶,“把水分去掉,也不容易有异味,回收时更方便。”
有村民还细抠每天的菜单,每顿饭都争取吃完,厨余垃圾就减少了许多。“这个厨余垃圾桶的容量是5公斤,我们平时最多能扔2公斤,根本装不满。”村民金建星每天负责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对此颇有发言权。这种习惯,还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村里的小朋友都开始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刚上小学的王珂瀚不光对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熟记于心,还知道一些垃圾分类中的“冷”知识,经常给家里人提醒:“奶奶,这河蚌壳可别往厨余垃圾里扔了,它降解不了,应该扔进其他垃圾里。”由于“学识渊博”,王珂瀚成了家里垃圾分类的小小监督员。
别看现在村民对垃圾分类这点事门儿清,然而最初垃圾分类工作在霅溪村开展得并不理想。“原先我们只是在村民居住集中点位配置了分类垃圾桶,但实际查看垃圾桶时,发现还是‘一锅粥’。”霅溪村党总支书记郎镜良说,“既然大家不会分,那我们就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挨家挨户帮着大伙儿分,边收垃圾边做指导。”
此外,霅溪村每月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会,并通过组织召开党员会议、妇女骨干会议等进行《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分类意识。结合每月开展的主题党日等活动,积极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哨支部、“村民说事”点、妇女姐妹驿站等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霅溪村还提出与诚信文明进行挂钩。不定期抽查村民家垃圾分类情况,并纳入“村民诚信指数”。人人争当“垃圾分类诚信户”已成为霅溪村村民追求的新风尚。19945684949
shwatchhouse@163.com
上海市金山区干林路 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