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岗亭

当前位置:岗亭新闻 > 岗亭动态 > 黄浦保安岗亭 门卫岗亭 停车场岗亭 治安岗亭

黄浦保安岗亭 门卫岗亭 停车场岗亭 治安岗亭

文章出自:黄浦区岗亭厂家 责任编辑:黄浦区岗亭厂家 作者:岗亭 访问量:0 发表时间:2019-08-31 20:41:50

产品名称:黄浦区门卫岗亭黄浦区保安岗亭黄浦区小区岗亭黄浦区不锈钢岗亭黄浦区钢结构岗亭黄浦区售货亭黄浦区移动厕所黄浦区治安岗亭

黄浦区,隶属于上海市,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北起苏州河,东、南濒黄浦江,西至成都北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肇嘉浜路、瑞金南路。全区面积为20.5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8.71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81平方千米。上海城市坐标原点位于本区内的国际饭店。

截至2016年,黄浦区下辖南京东路、外滩、瑞金二路、淮海中路、豫园、打浦桥、老西门、小东门、五里桥、半淞园路10个街道,共183个社区。户籍总人口86.12万人,常住人口65.62万人。[1]

2016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19.16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下同),比2015年增长8.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7.30亿元,比2015年下降0.4%,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第三产业增加值1961.86亿元,比2015年增长8.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2%。

2017年,黄浦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

中文名称黄浦区外文名称HuangpuDistrict行政区类别市辖区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10个街道政府驻地延安东路300号电话区号021邮政区码200001地理位置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65.62万人(2016年常住总人口)方言吴语-上海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外滩、新天地、南京东路、淮海中路、豫园、思南路、茂名南路等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火车站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上海西站等车牌代码沪A行政区划代码310101

目录

1历史沿革

2行政区划

3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4自然资源

5人口民族

6政治体制

7经济概况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8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体育事业

▪医疗卫生

▪劳动就业

▪社会福利

▪基础建设

▪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

▪平安建设

9交通运输

10风景名胜

▪福州路文化街

▪外滩

▪豫园和老城隍庙

▪人民广场

▪南京路步行街

▪北京路生产资料街

▪上海老街

▪金陵路商业街

▪云南南路美食街

历史沿革编辑

黄浦区在上海市的位置图

黄浦区在上海市的位置图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区境南部建立上海县署;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区境北部先后开辟为英租界和法租界,开始有“南市”、“北市”之说。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南市老城厢地区划入沪南区管辖。在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的沦陷时期,沪南区改称为南市区。[3]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区境为上海第一区(黄浦)、第二区(老闸)、第三区(邑庙)、第四区(蓬莱)。当时上海市政府将全市分设30个区,第一区因濒临黄浦江,又以江名黄浦为区名,这是黄浦区得名之始。南市老城厢地区划为邑庙区、蓬莱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两区分别接管,并建立区人民政府,1959年12月邑庙、蓬莱两区合并为南市区。1956年,黄浦、老闸两区合并为黄浦区;1959年,邑庙、蓬莱两区合并为南市区;1993年,黄浦区、南市区原浦东地区划归浦东新区。2000年,黄浦、南市两区拆二建一,成立新的黄浦区。黄浦区委、区政府驻地:延安东路300号。[3]

“黄浦”的地名得名于“黄浦江”:黄浦江,南宋名“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淀山湖,流经十一区,至北部吴淞口注入长江,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1945年建区时,以境东河名命名为“黄浦区”。[3]

外滩民国旧影

外滩民国旧影

黄浦区区境自唐天宝十年至宋代属华亭县,至元代隶属上海县。1843年上海开埠,境内地区被英、法等国强辟为租界。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黄浦江名建立了最早的黄浦区。上海解放后,该区域区划几经调整,先后属于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卢湾、嵩山等区。1956年原黄浦区与老闸区合并。[3]

1959年,原邑庙区、蓬莱区合并成立南市区。原嵩山区部分划入卢湾区。1960年原新成、邑庙和卢湾区部分地段划入原黄浦区,1961年原浦东县部分街道划入原黄浦区、南市区。到80年代,原川沙县部分乡镇陆续划入原黄浦区、南市区。[3]

1993年原黄浦区、南市区境内浦东地区全部划归浦东新区,2000年原黄浦区、南市区撤销,建立新的黄浦区,2011年撤销原黄浦区、卢湾区建制,建立新的黄浦区。[3]

行政区划编辑

截至2016年,黄浦区下辖南京东路、外滩、瑞金二路、淮海中路、豫园、打浦桥、老西门、小东门、五里桥、半淞园路10个街道,共183个居民社区。黄浦区政府驻延安东路300号。[4]

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境域

黄浦区,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北起苏州河,与虹口、静安两区相望;东、南濒黄浦江,与浦东新区一江之隔;西至成都北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肇嘉浜路、瑞金南路,与静安区、徐汇区为邻。全区面积为20.5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8.71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81平方千米。中心坐标为北纬121°28'东经31°13'48"。[4]

©2019Baidu-GS(2018)5572号-甲测资字1100930-京ICP证030173号-Data©长地万方

地形地貌

黄浦区境绝大部分地域在唐代中叶已成陆,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全境地势平坦,浦东略高于浦西,海拔4.5米以下。[5]

气候特征

黄浦区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浦西境“热岛”、“雨岛”效应显著。[5]

自然资源编辑

黄浦区境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除浅层地下水外,在近300米厚的第四纪疏松沉积层中,含5个承压水层,其中以第四承压水层储水量最丰,水质最好。所有含水层中的水,均蓄于岩砂的孔隙中。

黄浦区境是全市最早开采深层地下水的地区。早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在今中山东一路的美商旗昌洋行院内,就开凿了全市第一口深井。[6]

人口民族编辑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前,区境除浦西老闸、新闸附近,浦东

一些渡口及洋泾镇等外,只有零星村落,人口较少。租界开辟后,外国人开始进入,并逐渐增多。19世纪五六十年代及20世纪30年代后期,受战事影响,外省市移民大批涌入,区境内逐渐成为人口密集的近代典型移民城区。

解放后,区行政区划多次变动,人口从解放初22万余人增加到1992年的70万余人。人口的迁移变动较频繁,幅度也大。区境商业繁荣,流动人口多,人流量(日)居全市各区之首。

50年代出现过人口出生高峰期,以后随着卫生保健水平提高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出生率和死亡率逐步下降,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曾出现4年负增长。区人口再生产呈“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态势。

全区人口的性别结构,解放前男性大大多于女性,解放后逐步趋于正常。

人口的年龄结构,解放初属年轻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已跨过成年型进入年老型的行列。[7]

2014年,全区户籍人口90.63万人,常住人口67.87万人,人均期望寿命为83岁。[8]

截至2016年末,黄浦区户籍总人口86.12万人。其中,男性42.04万人,女性44.08万人。总户数27.60万户。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5.62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6.66万人。[1]

政治体制编辑

职务姓名

区委书记杲云

区委副书记、区长巢克俭

区委副书记丁宝定

组织部部长李新华

区纪委书记孔令军

政法委书记吕南停

统战部部长王庆洲

宣传部部长余海虹

副区长陈卓夫

参考资料:[9-11]

经济概况编辑

综述

2016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19.16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下同),比2015年增长8.0%。[1]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黄浦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57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和改造投资1.31亿元。[1]

财税收支

2016年,黄浦区财政收入612.68亿元,比2015年增长21.2%。全年区级财政收入为208.99亿元,比2015年增长15.5%。全年实现区级税收收入203.83亿元,比2015年增长16.8%。全年区级财政支出266.97亿元,比2015年增长28.7%。[1]

2016年黄浦区财政收支情况

指标

累计(亿元)

同比(%)

一、财政收入总计

612.68

21.2

#区级收入

208.99

15.5

其中:税收收入

203.83

16.8

#增值税

51.23

64.2

营业税

29.73

-42.2

企业所得税

41.97

32.3

个人所得税

27.68

24.3

房产税

13.55

43.2

二、财政支出总计

266.98

28.7

#教育事业

39.53

10.6

科学技术事业

7.79

20.1

文体传媒事业

4.32

26.1

医疗卫生事业

14.52

21.3

社会保障和就业

17.01

12.6

第一产业

黄浦区为上海市中心城区,故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解放后,人民政府按当时的政策没收了国民党官僚资本工业企业,分别处理了外商遗留的工业企业。1956年初,市属工业企业一度下放区管理,同时有898家手工业全部实行全行业合作化,有134家私营工厂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完成了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0年代初,在大办工业、发展高精尖工业的号召下,境内腾出部分办公大楼办工厂。1964年4月,原市属工业企业和一些规模较大的区属工业企业上交市各工业局管理。

区属工业,包括区集体事业工业、商办工业、校办工业、民政福利工业,是1957年以后逐渐形成的。其主体是街道工业(包括集体事业管理局系统的工业)。它起源于1958年“大跃进”年代,当时号召广大家庭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组织里弄生产组,开始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经过艰苦创业,于70年代初期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街道工厂。1977年,按照市的部署,将规模较大的28家街道工厂连同人、财、物无偿上缴市手工业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留区管辖的里弄生产组,依靠改革、开放政策,以市场为导向,逐渐发展成为区集体事业工业。商办工业是商业企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部分前店后工场的商业企业实行工商分工、独立核算而形成的。校办工业是1958年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创办以勤工俭学为主旨的校办工厂起始的。民政福利工业是民政部门以安置盲聋哑人就业而形成的。

浦西交错的旖旎风情

浦西交错的旖旎风情(2张)

三年困难时期,境内工业企业有职工3195人被精简回乡;有36家工厂、生产组和合作社被迁往江西、浙江、山东、甘肃等12个省市和地区。“文化大革命”初期,境内工业企业的生产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1969年以后,生产逐步正常,产值、利润有所上升。1979年后,境内工业企业实行体制改革,推行经济责任制、承包制等措施,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区境浦西地区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宜于发展第三产业。为发挥浦西的地域功能,在市、区政府的统一组织和部署下,1985~1992年,市属工厂迁出浦西地区的有中国钟厂、上海钟厂、上海无线电十二厂等30家;区属工业经过改组,实现“西厂东移”(即从区境浦西地区移至境内浦东地区)的有23家。

1992年,境内有工业企业457家,工厂位于浦东的有290家,浦西的167家。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归中央有关部(公司)管辖的有5家(包括部队工厂2家);归市有关工业局(公司)管辖的97家;归川沙县有关部门管辖的74家;归区管辖的281家。此外,还有私营工业企业23家,个体工业122家,全境共有各类工业企业602家。

1992年,区属工业有职工总人数26584人,占全区工业从业人员总人数103907人的25.58%;厂房建筑面积28.14万平方米,占全区工业厂房总面积225.59万平方米的12.48%,固定资产原值1.81亿元,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3.53亿元的13.37%;年产值9.78亿元,占全区工业年总产值56.26亿元的17.4%;利润6361.25万元,占全区工业利润3.61亿元的17.59%;上缴税收5621.26万元,占全区工业上缴税收22629.67万元的24.84%。1992年区属工业总产值占全市12个区的17.7%,为全市的第四位。区属工业中有中外合资企业11家,沪港沪台合资企业3家,外贸出口加工企业36家,出口产品84种,产品获国家优质奖的8个,获部级优质奖的43个,获市优质奖的44个。

1992年区属各类工业的规模、效益占区属工业的比重:集体事业工业的职工人数占59.96%,固定资产原值占44.4%,厂房建筑面积占43.66%,总产值占60.57%,利润占54.77%,上缴税收占33%。商办工业的职工人数占13.86%,固定资产原值占32.93%,厂房建筑面积占26.09%,总产值占22.24%,利润占17.33%,上缴税收占26.7%。校办工业的职工人数占6.25%,固定资产原值占2.94%,厂房建筑面积占8.17%,总产值占3.08%,利润占9.93%,上缴税收占6.65%。其他工业的职工人数占19.93%,固定资产原值19.73%,厂房建筑面积占22.08%,总产值占14.11%,利润占17.97%,上缴税收占33.65%。

1992年,区境私营工业企业,从业人员429人,年工业产值789.93万元;个体工业从业人员149人,年工业产值142.2万元。[12]

2013年全区第二产业增加值68.25亿元,比2015年增长10.9%,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

2013年在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202.54亿元,比2015年增长8.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91.84亿元,比2015年增长6.5%;工业产销率为94.7%,同比减少1.9个百分点。

2013年建筑业总产值247.43亿元。单位工程施工12314个,竣工7520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7.5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7.19万平方米。[13]

工业

2016年,黄浦区第二产业增加值57.30亿元,比2015年下降0.4%,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全年在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80.33亿元,比2015年增长0.9%;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9.77亿元,比2015年下降3.7%;工业产销率为99.3%,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1]

建筑业

2016年,黄浦区建筑业总产值207.09亿元。单位工程施工8898个,竣工389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8.0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3.53万平方米。[1]

第三产业

解放前,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也是远东的金融中心之一;黄浦区则是金融机构密集区,素有“金融区”之称。至1949年上海解放时,除一家银行和一家保险公司不在区境外,其他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及钱庄均设在境内,全市唯一的证券交易所亦设在这里。解放后,国家银行市级分行仍都设在境内。至1992年底,境内各类金融机构达116家。设在境内的还有全市的融资中心及外汇调剂中心。

上海钱庄与典当业历史悠久。早期钱庄均开办在南市。上海开埠后,列强在境内强行建立租界,钱庄重心逐步北移至境内。保险业和银行分别于清道光二十六、二十七年(1846年、1847年)由英商首先在境内开办,接着,其他外资金融单位也相继在外滩一带建立。外资银行通过对清政府提供贷款、垄断国际汇兑、控制中国关税,并凭其特权发行纸币等,长期操纵上海金融市场。清光绪元年(1875年),华资保险公司开始创办。光绪二十三年,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外滩开业。20世纪初,其他华资银行陆续开办。光绪三十一年九月,清朝户部银行上海分行在汉口路开业,这是在沪设分支机构的首家国家银行。光绪三十四年,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在天津路开设。民国17年(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同年,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行在外滩15号成立,中国、交通两行的总管理处也迁来外滩。尔后,中国农民银行总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及中央合作金库上海分库相继在境内成立,形成“四行两局一库”的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在此期内,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私营银行,如浙江实业(后改为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盐业、金城、大陆等银行的总行亦陆续迁入境内。据民国26年6月底统计,上海私营银行总行达48家,占全国同类银行总数的32%,其中属上海银行公会会员的41家银行的实收资本占全国同类银行资本总和的45%,资产总额占全国的44.5%,存款总额占全国的76%左右。至抗日战争前夕,境内中外银行和钱庄达167家(不包括其分支机构)。许多金融机构在江西中路、南京东路、北京东路、九江路、外滩等地段建造高楼大厦。长期为全国最高层建筑的国际饭店,就由盐业、金城、大陆、中南4家银行投资兴建。

金融机构汇集境内,是与区境地理位置和环境优越,内外贸易发达,大店名店及洋行集中,资金融通需要量巨大相关。高度密集的金融机构,强化了上海城市的融资功能,使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和远东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确立。但解放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金融市场由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势力所垄断和操纵,金融业具有很大的投机性,金融风潮不断发生。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进入租界后,伪政权滥发钞票,市场游资横溢,投机之风益盛,金融业呈现畸形发展状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通货膨胀愈演愈烈。民国37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替代崩溃的法币。同年11月,中央银行在境内办理黄金存兑,存兑价与黑市价差距极大,乃出现狂热的抢兑风,发生因挤兑而死伤50余人的惨剧。在这时期里,民族资本金融企业受帝同主义金融及官僚资本金融势力的双重压制,不断遭受金融风潮和严重恶性通货膨胀的冲击,处境极为艰难。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建立社会主义金融机构。废除外国金融机构的特权,

眺望黄浦

眺望黄浦(2张)

制止了长期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金融市场。1952年完成私营银行、信托公司和钱庄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银行成为国民经济的信贷、结算和现金中心。在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时期,社会主义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曲折,一度削弱了金融业特有的某些职能,但总的说来,社会主义金融业在集中财力,为维护、巩固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完成,仍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84年以来,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各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资金市场、外汇市场亦在境内兴起。国家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后,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前来申请开办,中外合资及企业投资开办的金融机构亦相继成立,典当亦有开办。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黄浦区办事处于1952年成立。同年底,公私合营银行黄浦区办事处并入,成为全区统一的区级银行。1984年,在人民银行区办事处基础上改为中国工商银行区办事处。1990年12月5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浦东分行成立。自1991年开始,工商银行黄浦区办事处在浦东的机构、人员及业务均划归浦东分行。1992年8月19日,工商银行黄浦区办事处改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黄浦支行。由于区境商业发达,支行业务兴盛,现金回笼量长期居全市各区、县之首。1964~1992年,净回笼现金421.97亿元,1992比1964年现金净回笼增长25倍。储蓄存款亦长期为全市区、县之冠。1990年底,余额超过18.17亿元。浦东地区划出后有所下降,居全市区、县的第二位。1992年底,余额为18.97亿元,为1964年的10倍。自1980年经管全市第二轻工业局系统信贷业务后,贷款的增长幅度更大,1992年贷款总额比1964年增加84倍。[14]

2013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43亿元,比2015年增长7.0%,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5.5%。[13]

2016年,黄浦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961.86亿元,比2015年增长8.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2%。[1]

国内贸易

2016年,黄浦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31.55亿元,比2015年增长0.8%,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4%。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739.44亿元,比2015年增长1.6%。至年末,全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50个,全年成交额19.86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18亿元,比2015年增长1.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65.72亿元,比2015年增长1.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3.47亿元,比2015年增长0.2%。[1]

对外经济

2016年,黄浦区外贸进出口总额651.55亿元,比2015年增长8.0%。其中,进口总额439.23亿元,比2015年增长13.3%;出口总额212.32亿元,比2015年下降1.4%。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4.52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0.1%。全年新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88项,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和1家投资性公司。[1]

房地产业

2016年,黄浦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26亿元。全年区域内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00.09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10.13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24.21万平方米。全年房产交易额达到604.89亿元,比2015年增长61.8%。其中,商品房预售收入224.92亿元,比2015年增长2.5倍;商品房销售收入72.62亿元,比2015年增长22.8%;存量房成交金额307.35亿元,比2015年增长22.7%。全年房产交易面积97.68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20.1%。其中,商品房预售面积22.21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1.4倍;商品房销售面积16.74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36.3%;存量房成交面积58.73万平方米,比2015年下降1.6%。[1]

旅游业

2016年,黄浦区旅游业营业收入125.30亿元,比2015年增长13.0%。其中宾馆酒店营业收入49.03亿元,比2015年下降0.5%;旅行社营业收入74.53亿元,比2015年增长14.0%;旅游景点营业收入1.74亿元,比2015年增长1.1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38.29亿元,比2015年下降2.8%。其中,住宿业营业额41.74亿元;餐饮业营业额96.55亿元。至年末,全区星级宾馆为40家,其中三星级宾馆6家,四星级宾馆7家,五星级宾馆14家。宾馆酒店全年接待游客250.51万人次,比2015年下降5.9%。其中,境外游客93.10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2.3%。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121.69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11.6%。[1]

金融业

2016年,黄浦区金融业增加值763.60亿元,比2015年增长12.4%。以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票据交易所为代表的一批要素市场、功能平台相继落地;CIPS一期启动运营,黄金交易所推出首个以人民币为基准价格“上海金”,上海清算所正式为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债券提供登记托管、清结算服务。[1]

社会事业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末,黄浦区共有幼儿园47所,在校幼儿11872人;小学29所,在校学生20354人;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22546人,其中初中学生12869人,高中学生9677人。九年义务制教育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为零,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在93.2%。中等职业独立职校7所,在校学生6066人。区业余大学在校学生中学历班学员483人。全区共有特殊学校3所,在校学生331人。[1]

2016年黄浦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情况

指标

学校(所)

在校学生(人)

幼儿园

47

11872

小学

29

20354

普通中学

36

22546

#初中

12869

高中

9677

文化事业

截至2016年末,黄浦区各级文化馆(站、中心)11个。

黄浦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豫园灯会

黄浦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豫园灯会

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共13537场次,参与群众达102.47万人次;举办展览会107个,举办各类培训2366场次,参与人数达16.79万人次。各级公共图书馆13个,藏书196.68万册,藏光盘量18153盘。全年出借图书88.14万册,服务读者140.14万人次。全年举办各种讲座共446场次,参与群众达2.01万人次。社区信息苑10个。电影院、剧场、剧团53个。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演出、讲座、培训等765场次,受益市民14.5万人次。举办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共举办“春之声”、“夏之魅”、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城市草坪天天演等系列演出;成功举办首届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上海艺术商圈—艺蕴黄浦系列活动。至年末,全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3处;市级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2处;文物保护点291处。完成14处文物修缮工程。[1]

体育事业

截至2016年末,黄浦区有体育馆3个,游泳池65个,健身点440个。全年举办运动会体育比赛361场次,参加比赛人次达16万人次,进行群众性体育活动34万人次。举行全民健身大型活动65场次,参加人数3.57万人;举行全民健身竞赛活动1114场次,参加人数29.49万人。年内输送的2名黄浦户籍运动员获得世界比赛冠军。

加大体育设施惠民力度,完成新建3个百姓健身房,新增健身苑点10家,器材更新83家。举办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暨第五届精英赛、上海国际自由式轮滑赛等赛事;承办第52届“QubicaAMF世界杯”等保龄球赛事。[1]

医疗卫生

截至2016年末,黄浦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709人。医院病床12434张,家庭病床947张。建立区级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绩效考核信息化采集体系;落实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试点,综合试点单位全面铺开“1+1+1”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覆盖辖区内15家公立养老机构,签约27家托老机构,共计签约家庭医生786人,建立家庭病床78张。[1]

劳动就业

2016年,黄浦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3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9.53万人次,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共计56313.88万元。对42918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帮助482427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帮扶引领736人成功创业。[1]

社会福利

2016年,黄浦区累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87万人次,发放金额16959.25万元。其中,职工家庭对象4.03万人次,发放金额1598.89万元;失(无)业家庭对象17.06万人次,发放金额12354.43万元;传统救济对象和重残无业对象2.78万人次,发放金额3005.93万元。发放粮油帮困卡6.67万人次,发放金额460.52万元;发放粮油帮困券1.07万人次,发放金额23.57万元。实物帮困253人次,发放金额1.01万元,全年大重病医疗救助670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额1799.70万元。全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共计49家,床位数6112张,收养人数3526人,医护人员782人。制订《区关于公建养老机构、老年设施委托经营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区关于长者照护之家管理办法》。新增公办养老床位230张,累计达到养老床位数6026张。为24709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完成30家养老机构漏电报警装置安装。社区养老服务合作社已实现区域内各居委会全覆盖。全区长者照护之家、中福老年公寓等项目已建成,共计新投入使用760张床位。年内建成2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新增4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新建1家日间服务中心、2家全市示范性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全年接受安置退役士兵、复员干部169名。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完成338革命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金补助的发放。完成803户优待优抚对象优待金的发放,共发放金额1099.00万元。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10名。[1]

基础建设

2016年,黄浦区完成下水道养护工程83.62万米;完成一般养护实物工程27.26万平方米。全年完成道路养护总长度234.3千米,面积407.35万平方米。全年拆除房屋面积13.71万平方米,收尾地块6幅,其中拆除旧里面积6.6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5518户。大力推进“三个一批”旧改征收项目,老西门新苑(1-6地块)、115街坊(西块二期)、130街坊、琴海苑、董家渡2号和3号等7个项目顺利生效,福佑北块、546地块、547地块等3个项目完成一轮征询;123街坊和132街坊(北块)、160街坊、尚贤坊等6个项目完成收尾;轨交14号线豫园站(198、199、200街坊)、21街坊(北块)等4个项目基本收尾。完成滨江综合开发协调机构调整,基本完成《黄浦滨江公共空间实施优化规划设计》,8.3千米滨江岸线贯通工程有序推进。中山南路地下通道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完成45%;南外滩滨水区2.2千米范围内三段岸线综合改造工程初步形成实施方案并启动前期清退;十六铺二期工程加快施工。苗江路公共绿地、世博浦西段滨江岸线贯通工程(一期)和卢浦大桥断点贯通工程陆域部分已开工。[1]

环境保护

城市环保

全年月均区域降尘量为5.2吨/平方千米,同比下降1.9%。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较2015年同期上升8%。完成黄浦新苑(一期)和绿地名人坊两个小区“安静居住小区”复查工作;加强危废产生单位监管,危险废物转移备案17家。开展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1]

城区绿化

截至2016年末,黄浦区12座公园面积达65.70公顷。全区公共绿地面积172.43公顷。其中,街道绿地面积达85.39公顷,居住区集中绿地面积为21.34公顷。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全区新增专用绿化面积20228平方米,立体绿化面积20085平方米,公共绿化面积22420平方米。全年新种植绿化59.14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16.0%。上半年提前完成延长全区11座公园开放时间。[1]

安全生产

2016年,黄浦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13起,造成死亡人数11人,物损金额达7.00万元;火灾事故发生315起,造成伤亡人数17人,火灾损失1568.25万元。全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3起,造成死亡人数3人,损失金额430.00万元。完成建设重点单位和89幢高层住宅消防物联网;全区183个居委会均配备消防工作站;对200台老旧住宅电梯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实施改造或维修;组织572个小区开展消防疏散逃生演练;对51家安全生产考核单位开展履职责任巡查。[1]

平安建设

2016年,黄浦区治安案件手里21807起,刑事案件立案7629起,破案1336起,破案率17.5%。特警、特种机动队共处置各类突发事件481起;共破获刑事案件2553起,入室盗窃与盗三车案件立案同比分别下降16%、40.1%;保持命案、“两抢”案件100%破案率。[1]

交通运输编辑

作为上海的城市原点、交通枢纽中心,

黄浦天际线

黄浦天际线

黄浦区拥有十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延安高架路、南北高架路、内环高架路在境内交汇相连;轨道交通1、2、4、8、9、10、13号线经过境内;区内有南浦大桥、卢浦大桥,打浦路隧道、延安东路、人民路、复兴东路、西藏南路5条隧道,金陵路、东门路、复兴东路、陆家浜路、董家渡路5条轮渡线和轨道交通2、4、8、9、13号线连接黄浦江两岸;境内地面道路总长约221千米,有卢浦大桥、南浦大桥、武胜路、外滩新开河、沪军营路5处地面公交枢纽站集散点。[8]

风景名胜编辑

福州路文化街

上海开埠时,福州路是黄浦滩旁东西向的土路,最初为外滩至界路(今河南中路)一段,筑成泥砂石子马路,因附近设有基督教伦敦会传教机构,当时名“布道路”、“教会路”。

外滩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是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起点。上海开埠后,西方殖民者在黄浦滩沿岸修筑马路,筑成黄浦滩路。西方侨民将其唤作“TheBund”,中国人译之“外滩”。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因位于上海县城厢之外的浦滩,被习称为“外滩”。外滩历来是上海的旅游热点,除了能观赏到中外罕见的“万国建筑博览”外,还可领略外白渡桥与吴淞路闸桥的风姿,还可以夜游浦江。[15]

豫园和老城隍庙

老城厢的豫园

老城厢的豫园

豫园,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南面和西面与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园林的瑰宝,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蜚声中外,是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

人民广场

上海市最中心的地域——人民广场,在解放前是众所周知的“跑马厅”。上海开埠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英租界第一次扩张时,今广场东部的现西藏中路为其西界。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是整个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人民广场主体建筑共有七个,处于北面中轴线位置上的是市政大厦;西边是上海大剧院;东北侧,是地铁人民广场站;南侧依次为地下商城、地下变电站、和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车库;处于人民广场中轴线南面的是上海博物馆。

上海市人民广场

上海市人民广场

人民大规模的绿化设施广场与北边12万平方米的人民公园连为一体,成为上海市中心的两叶“绿肺”,大大改善了市中心的环境。人民广场成为具有上海新形象、新风貌的城市景观。在这片市中心难得的绿洲,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好场所,三五成群的小孩,在这里绕着喷泉逐水嬉戏,广场上方的天空,蓝得让人心醉。

上海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具有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审美教育、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职能。[16]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是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

上海城市规划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于2000年年初建成,2000年2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展示馆先后举办过举办申办世博会展览、“上海的明天更美好”重大工程规划方案展、俄罗斯绘画300年画展、达利画展、F1知识展、法国阿尔卑斯滨海省艺术精品展、毕加索作品展。[17]

上海大剧院

上海大剧院由法国夏邦杰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整个建筑宛如音符串织而成的水晶宫殿。1998年8月27日正式开幕以来,上海大剧院演出场次达到4000场,观众达到700万人,已成为世界级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国际性艺术活动的交流平台和公益性艺术教育的推广平台。

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路步行街东起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长1033米。2005年末,沿街有商业企业65家,营业面积逾35万平方米。南京东路步行街是上海的一条地标性马路,享有“中华第一街”的美誉。这条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沧桑的大街,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街”,也是来上海观光旅游的必到之处。时尚的露天吧、抽象的雕塑会在街头抒情地伫立,在一种历史与现代的强烈对比中,年轻时尚群体与国际游客在这个老字号精品区都可以领略到南京路的独特魅力。500强企业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将先后入驻,使整个步行街的品位提升。届时,除购买传统零售商品外,消费者还能在步行街专门展厅,预订汽车和商品房等大件商品,或到动感影院看电影。[18]

北京路生产资料街

北京路贵州路口的黄浦剧场(国歌首次奏响的地方)

北京路贵州路口的黄浦剧场(国歌首次奏响的地方)(2张)

2005年,北京路生产资料街和周边20余条支马路形成专业商圈,是上海市经营生产资料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经营范围包括机电设备、机械配件、各类工具等20余个行业60余个大类,集聚数万种机电、机构产品和专业零部件。而电子产品专业市场现已成为该区域新的特色行业。[3]

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位于方浜中路,建于1998年,东起中华路、人民路,西至河南南路,全长825米,1999年被市商业委员会命名为商业专业特色街。[3]

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

金陵路商业街

金陵路商业街自外滩到成都路全长2653米。共有网点300余户,主要集中在盛泽路至西藏中路段。[3]

云南南路美食街

云南南路美食街以小绍兴大酒店为龙头,拥有小金陵盐水鸭店、鲜得来排骨年糕店等知名餐饮企业。

关键字: 黄浦岗亭 保安岗亭 岗亭生产厂家


上一篇:常熟岗亭百科
下一篇:徐汇售货亭厂家 保安亭厂家 收费亭厂家
QQ咨询 商桥咨询